朱青,女,漢族,1979年7月生,秦都區人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副主任。2009年,被評為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群眾滿意的社區醫生”;2016年,被評為秦都區百名“十佳”模范人物,獲得陜西省社區衛生專業崗位比武大賽優勝獎等十幾項獎勵。2017年3月入選敬業奉獻類咸陽好人。
朱青從醫17年以來,始終堅守 “一切為患者著想”的行醫準則,全心全意為社區群眾服務,從點滴做起,送醫入戶、送健康上門、送溫暖到人。白天,她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認真治療每一位患者,年平均接待門診及住院病人8000余人次;晚上,她抽時間加班加點挨家挨戶走訪,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在社區管轄范圍內實施簽約式家庭醫生服務300余戶。周圍的朋友總說:“你上班已經很忙了,下班后干嘛還讓自己那么辛苦?”她卻說:“社區許多居民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晚上在家,只有這樣面對面才能準確掌握情況,實現零距離的醫療服務!”社區居民王大媽,老伴因為腦出血離世多年,自己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2009年,朱青通過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對王大媽的情況有所了解,隨時根據老人癥狀調整用藥,上門測量血壓,使王大媽的血壓逐漸達到了正常水平。這么多年來王媽媽已經習慣了叫朱青“丫頭”,習慣了每天站在家門口目送她上下班,習慣了她一個電話朱青就會在第一時間上門為她測量血壓、聽聽心臟。后來,王媽媽因為突發急性心肌梗死,永遠的離開了。朱青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送去了臨終關懷以及對王媽媽家人的心理安慰,從家屬的感激目光中,她深深地感到,這么多年對夢想的堅持都在這目光中了。2012年,在一次家庭簽約式服務建檔中,她來到了一位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的退休職工孫大爺的家中,這位老人獨自在家生活,他的女兒因為工作在外地的原因不能在留在身邊照顧。朱青看到孫大爺獨自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心里很不是滋味,從那時起,她就經常抽空去看望老人,送藥上門,并專門為老人購買了服藥盒,將一周的口服藥按天按量分好,并且每周更換,方便老人服藥,并堅持為老人測血糖、量血壓、關注老人的健康狀況。人逢人就夸朱大夫好,是社區病患的貼心小棉襖。老人的女兒知道了以后十分感動,執意要用紅包來表達對朱青的感謝,可是被朱青婉言謝絕了。類似的故事發生在朱青工作的點點滴滴中還有很多,成為老百姓心中“小病的醫生,大病的參謀,重病的親人,康復的助手”,是她行醫道路上堅定不移的信念。
朱青同志從醫17年以來,始終堅守“一切為患者著想”行醫準則,全心全意的服務于社區群眾。作為一名平凡的社區醫生,她送醫入戶,送健康上門,送溫暖到人。始終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不斷學習、努力進取,2017年被評為秦都區“十佳醫生”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集團“先進工作者”及“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